您的位置 首页 汽车八卦

汽车之家创始人李想(高中辍学创办两家上市公司)

有几位世界著名的企业家,像乔布斯,比尔盖茨,扎克伯格 ,他们都是大学辍学创业成功的。很多人不知道的是,我们中国也有一位高中辍学创业的成功企业家,年纪轻轻就创办了两家上市公司。

他就是李想,创办了“泡泡网”、“汽车之家”,“理想汽车”三家公司,后面两家公司已经是市值百亿美金的上市公司。

1981年10月,李想出生于石家庄,爸爸是剧团导演,妈妈是学校老师,家庭并不富裕。

初中一年级时,学校开了一学期的电脑课。李想第一次接触到电脑,就爱上了电脑。后来的日子,李想几乎把全部时间,精力和零花钱全部投入到电脑书籍和杂志上。

高一时,在家人的支持下,李想终于拥有了一台梦寐以求的电脑。从此,李想对电脑的热爱更是一发不可收拾。

有一次,利用上课时间,李想写了一篇5000多字的装机心得,把稿子寄给了《电脑商情报》。没想到李想的稿子被采用了,稿费500元。

文章登上报纸,500元的奖励,作为一个高中生的李想大受鼓励。此后,李想花了更多的时间学习电脑知识,他开始大量写稿,他的文章在《电脑报》、《计算机世界》等主要IT媒体刊出。

1999年,互联网在国内开始兴起,李想建了一个名叫“显卡之家”的网站,专门发自己写的关于电脑显卡的文章。他每天起早贪黑,发布文章,很快网站有了一定的流量,李想很快就做到了月收入一万的广告费。

这时候李想已经高三了,面临高考,运营一家网站是非常耗时间和精力,学习和网站两者无法兼顾。李想决定放弃高考,父母只看到了他的成就,决定支持他。

从此,李想开始全身心的投入自己的创业事业。

随后,擅长技术的樊铮和擅长销售的邵震加入 ,公司发展很快初见成绩,李想进军北京,显卡之家改名为泡泡网。

泡泡网的广告收入不断增长,很快从上年的50万涨到近100万,公司的发展看起来一切顺利,但是,此时公司却爆发了一场巨大的危机。

公司近一半的人突然集体辞职,其中编辑部就有70%人员离开,没有人告诉李想真实的原因,在李想和邵震的努力下,公司总算度过了危机。

李想也对自己的管理进行了深刻的反思。

因为李想的自信甚至自负,在公司说一不二,同时他又比较内向,不善于和人面对面沟通,因此很多事情都是在QQ上沟通的,员工的想法不能表达。因为沟通不畅,积累了很多问题,才爆发了这次的危机。

李想决定改变自己的管理方式,他删掉QQ,离开电脑,和员工面对面沟通,从此公司的管理也上了一个台阶。

泡泡网很快增长到了全国第三,前两位分别是太平洋电脑网(PConline)和中关村在线,这两家泡泡网都很难超越。

而做第三,在互联网时代是没有前景的。此时的公司应该何去何从?

李想开始寻找新的方向,他开始研究所有互联网相关的行业,最终决定做一个汽车类的网站。

2005年 ,李想创办了一个新网站——“汽车之家”。

因为有了之前泡泡网的经验,加上李想对汽车用户的深入理解,网站运营思路正确,汽车之家很快大获成功。

汽车之家一路狂奔,成为全球最大的汽车网站,其利润占到了全国所有汽车类网站的90%多。

2013年,汽车之家在美国上市,现在市值已经超过百亿美元。

但是功成名就的李想,并没有停止自己的脚步。

2014年,作为7位中国首批特斯拉汽车用户之一的李想,受到埃隆·马斯克鼓舞,也开始做起了造车梦,毕竟自己在汽车行业这么多年,可以说最了解中国的汽车市场和用户,为什么不能造自己的汽车呢?

2015年4月10日,李想成立“车和家”,开发油电混合动力新型汽车。在车和家成立3年后,理想one正式发布;2019年4月,开始在13个主要城市预售;根据其官网信息,预计第三季度开放试驾,年底交付。

2019年6月17日,王兴和美团,带头向理想汽车投资3亿美元(约合人民币20亿元),经纬中国、首刚基金、蓝驰创投、今日头条也将跟投,其中今日头条跟投金额为3000万美元。

2020年,7月30日,理想汽车在美国纳斯达克上市,8月最高市值曾经接近2百亿美元。

高中毕业的辍学,年纪轻轻的他却创办了两家市值过百亿美金的公司,李想的成功确实值得我们思考和学习。

李想的成功原因很多,但最为重要的,是他的学习能力,不断自我成长的能力。

高中毕业的他,要创办两家成功上市公司,在这个过程中,技术,市场,管理,金融等等,有多少东西需要学习。

企业创始人的能力边界,就是公司的发展边界,如果李想没有超强的学习能力,是无论如何也办不到。

汽车之家创始人李想(高中辍学创办两家上市公司)

正如李想所说:““虽然我放弃了上大学,但我自始至终没有放弃过学习。”

由此可见,学习能力是一个人成功的关键,我们应该怎样提高学习能力,完成自我迭代,获得人生的成功呢?

第一,读书

书籍是人类智慧的结晶,也是最高效的学习方式之一,你只需要几个小时,几十块钱,就可以了解古今中外先前前辈, 穷其一生的研究成功经验,实在是划算不过了。

查理芒格说,“我这辈子遇到的聪明人(来自各行各业的聪明人)没有不每天阅读的——没有,一个都没有。沃伦读书之多,我读书之多,可能会让你感到吃惊。我的孩子们都笑话我。他们觉得我是一本长了两条腿的书。”

巴菲特说也是如此,“只要是我们感兴趣的领域,查理和我会读遍这个领域中所有相关的书籍。在我们还年轻的时候,我们就通过研究别人的生活,学到了许多东西。”

他们会在一天中留出很长的空闲时间读书。这两位亿万富翁和投资大佬的生活,“在其他人看来就像学者一样”。

芒格的一天中有很多时间都在读书,用他的话说,每天晚上都会在读书中睡着。

芒格说,一旦学会了阅读和基础的数学知识,一个人就“几乎可以从书面材料中找出想要的任何东西”。

因此,抽出时间,阅读一些经典好书,是我们提升自己最方便的途径。

二,找到自己的导师,向成功者学习

学习第二个最有效的方式,就是找到那些已经成功者,向他们学习,可以少走弯路。

这种跟前辈学习方式,长久以来就是一个重要的,甚至是唯一的学习方式。以前要学习一门手艺,必须先拜一个师傅,作为学徒,才能学到师傅的手艺精华,快速成长。

Facebook的扎克伯格之所以能第一次创业就如此成功,很重要的一点,是他善于从前辈导师身上学习学习自己最需要的东西了,不断地突破自己原有能力的界限。

这些人在最为关键的时候,都给了扎克伯格重要的建议,这些建议决定了 Facebook的发展轨迹。

在创业的早期,扎克伯格其实对Facebook,并没有足够的信心,当时还在三心二意的做另外一个产品Wirehog,主要是用于文件共享。

这时候他的一个重要的导师——硅谷的传奇黑客肖恩·帕克,给他至关重要的建议:肖恩劝阻扎克伯格,要把精力全部投入到Facebook上。也是他告诫扎克伯格要把公司的控制权牢牢掌握在自己手里。作为一个学生的扎克伯格,虚心采纳了这些建议,否则Facebook也就不复存在了。

还有另外一个重要的导师,之前网景公司的CEO,目前硅谷最著名的基金a16z的创始人马克·安德森 。

在雅虎公司决定10亿美金收购Facebook时,他给扎克伯格的最重要的建议就是:不要把公司卖给雅虎。

尽管那时候大部分的股东都觉得这笔交易很难拒绝,扎克伯格也听取了他的建议,才有了后来的facebook。

像这样的导师,扎克伯格还有很多,像乔布斯,巴菲特都是他的导师。

乔布斯最喜欢做的一件事就是散步,扎克伯格经常会和乔布斯在下午一起散步,向他咨询各种建议。

扎克伯格经常会去找巴菲特上“金融课”。比如巴菲特请教应该怎么和华尔街的投资人打交道,以及在公司上市之后怎么能继续保持自己的控制权,巴菲特当然给了他很多很好的建议。

有这么多优秀的导师,扎克伯格的成功也就不难理解了。

一个人的能力见识,总是有限的,如果能找到那些行业的前辈和成功者,努力学习他们的经验,就能获得最快的提升。

三,在工作中,通过解决问题,不断提升自己的能力

第三个最重要的学习途径,就是在工作实践中,通过解决一个个问题,挑战自己,完成自我的提升和成长。

吉利汽车目前是国内著名的汽车企业之一,他的创始人李书福更是一个传奇人物。他是怎样从一个放牛娃成为国际化高科技企业的缔造者和领导者?

李书福的成功有一个关键因素,就是敢于进入全新的领域,挑战自我在工作实践中学习能力。

1984年,父亲拉回家的一台二手冰箱,让李书福找到了创业灵感,他决定进入冰箱行业。

李书福从研究设计生产电冰箱配件开始,虽然理论上设计的很好,但实际的产品总不满意,李书福发挥了自己学习和钻研的特长,经历过400个日日夜夜的反复失败和总结,李书福的手掌折腾的都没有一块完好的皮肤了,他终于获得成功,研发出了自己想要的产品。

1994年,李书福去美国,看到街上挤满了汽车,他产生了生产汽车的想法。

回国后,他就决定要自己制造汽车。

李书福的决定迎来的是一片嘲笑和质疑,当时的李书福纯粹是一个外行,既不懂技术,也没有资金,更没有行业经验, 行业政策也一窍不通。

但李书福,并没有被这些困难吓到,他决定自己研究,学习如何造汽车,自始至终,他丝毫没有动摇自己的造车梦。

没有任何经验的李书福将自己的座驾,一辆价值一百多万的奔驰车,让技术人员拆开进行研究,

在创办吉利汽车之后,在汽车技术研究方面,李书福经常废寝忘食,在梦中都在思考着如何解决问题。

后来,在李书福的努力下,短短几年,吉利从一个汽车的“草根外行”逐渐发展为这个领域的领先者。

俗话说:“实践出真知”,在工作中善于迎接挑战,不断学习新知识和能力,是成长最为关键的方法。

很多人起点并不高,李嘉诚只有小学学历,李想高中辍学,李书福只读过中专,马云也不过是大专,但他们都取得了巨大的成功。

每个人的起点不同,有高有低,最重要的是能够持续学习,突破自己原有的能力边界,不断地自我迭代。

我们都知道复利效应,现实中符合复利效应的事情是很少的,而学习则少数之一。

你学得越多,就懂的越多,随着你的知识边界的扩展,就会发现更多的问题,然后又进一步促进你去学习,从而更加快速的成长。

如果用“滚雪球”的模型来比喻,那么学习的的这条坡道够长,只要你坚持,知识的雪球就会越滚越大,成功也就不远了。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宝德汽车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baodecar.com/bagua/32959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