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 艾瑞克.纳索 (Erik Naso)
佳能C70发布于2020年9月24日,年底开始出货,然而佳能工厂慢条斯理,市面上一机难求。直到现在——2021年3月,B&H以及其它许多卖场的3C货架终于能看到C70的身影。我的抱怨源自Newsshooter已经为此枯等好几个月,甚至在佳能举办发布会之前,我们与佳能签署了保密协议,早就知道这么一台机器的存在。然而,佳能美国分公司准备工作做得不怎么样,试产机或样机迟迟拿不出来,所以我要把衷心的感谢送给——B&H!感谢B&H借给我们这台机器,让我们有机会完成这篇迟到的评测。尽管来晚了一点,好过一直开天窗。
1. 混合机型还是纯视频机型?
C70是一台定位在无反和电影机之间的跨界产品,设计风格符合许多人的心意。其实消费者就想要一台具备电影机完整功能的混合机型,但佳能是不会给你的。是的,RF系列的视频能力比常规单反有了很大提高,但欠缺I/O端口以及缩水的参数始终是软肋。你还记得上一次你的佳能有那个普普通通的3.5mm耳机监听端口是什么时候吗?
搭载许多电影机功能的真正的混合机型,松下GH系列几乎已成为一种标杆。
我不是很喜欢用无反拍视频,由于它们主要围绕拍照而设计,需要一些附加手段才能用得顺手。我认同“干什么活用什么工具”,在你怒气冲冲轰炸我的邮箱之前,我要说我当然理解稳定器、无人机和小型空间需要小巧、高品质的摄影机,然而,拿无反当主力机,不是我的风格。C70没有拍照功能,佳能连抓帧功能都没给。
2. 包装清单
• C70机身
• 手柄
• 背带
• 手柄腕带
• 麦克风夹
• 测距固定钩
• 机身镜头盖
• BP-A30电池一个
• CG-A20电池充电器
• CA-CP200 L电源
C70主要参数
• RF卡口
• 支持双增益输出的S35影像传感器(与C300 Mark III一致)
• 4K 120p无裁切4:2:2 10-bit录制
• 2K 180p裁切
• 内建ND
• HDMI输出4K DCI 4:2:2 10-bit
• 两路mini-XLR输入
• 时间码I/O
• 全尺寸HDMI
• 双SD卡
• 扩展自动对焦(双像素CMOS AF + EOS iTR AF X)
• 翻转触控屏幕
• 无录制时长限制
• 小型机身设计
3. 外形与操控
C70重1.17kg(2.58 lb),高x宽x厚130.2mm/5.1" x 160mm/6.3" x 115.9mm/4.6"。
从正面看,C70就像去掉EVF的1DX。小巧的机身很适合稳定器和手持拍摄。
要说小巧,也没那么小巧,尤其是在索尼FX3面前。
C70加上佳能RF 24-70mm F2.8,拿在手里沉甸甸的。没有EVF,意味着至少要把机器举到胸口或接近眼平高度,长时间操作并不轻松,而且少了一个稳定点,手持拍摄最好搭配支持IS的镜头。
标配的手柄腕带很有必要,效果不错,在手指伸出去操作机身按键时帮助稳定机身。C70机身有大量功能键,想得很周到。
但是机身底部的三脚架螺孔让我看不懂,与视频快装板的方向不一致,显然混淆了纯视频机与混合机型的区别。为了避免快装板偏转和松脱,安装快装板需要两颗螺丝定位,C70提供了3个螺孔,但排列方向是错的。是的,佳能专门给曼富图快装板设计了防偏转定位孔,与镜头同轴向,但我所有的机器都用阿卡啊……
4. 重量
下面是一些佳能机型的重量,方便参考。
5. C70需要机笼吗?
我平常用的附件不是一个冷靴可解决的,所以我几乎没有不用机笼的时候。为C70选择机笼首先要注意别把佳能苦心设计的功能键挡住了,给这样一台周身遍布按键的摄影机选个适用的机笼难度不小。
有些时候EVF在顶端显得过高,我把EVF移到机身左侧,但操作按键不太方便,也容易与翻转屏冲突。遇到小机身,如何安排周边设备需要一点创造性思维。
6. 多功能手柄
C70的手柄针对右撇子设计,风格在Cinema EOS和EOS RF之间。手柄有3个转盘和1个多功能操纵杆,总电源开关在手柄顶部。C70开机很快,大概3秒钟就可以开始拍摄。
转盘可分配很多种功能,除了光圈和ISO/增益,现在也可控制白平衡和色温,许多场合很有用。
7. 错失良机
佳能本来有机会让C70变得更特别,用上更酷的附件,但是什么都没发生。
图 | 索尼XLR-K3M双声道数字XLR音频适配器带指向麦克风
C70的冷靴被设计成只用来装它标配的手柄,设想一下,假如那是一个热靴,也许佳能可以学习索尼,为C70设计一种功能不那么单一的热靴附件,就像索尼的XLR-K3M。
索尼多功能热靴MI接口已经推出一段时间,索尼的所有无反机型如今都有MI热靴,包括他们的α6000微单系列。MI不完美,但很方便,暂且抛开专利不谈,佳能应该从中吸取一些灵感。既然C70没有EVF,是不是可以利用热靴加装EVF,直接与机身传递数据与电力?就像巴掌大的R5,如果能这样加装EVF,给我省了好多事。
8. 解决没有EVF的困扰
我最近评测过的PortKeys LEYE售价才399美元,性价比很高,到目前为止,我不认为你能用同样或更低的价格买到更好的EVF。C70和Z Cam等一众摄影机一样缺不了专门的监看设备,触控屏幕很好,有些功能我也爱用,但是一直盖着个遮光罩也不是办法。花不了多少工夫,我把LEYE装到了C70上,效果非常好。
需要的辅助工具
LEYE和C70无法直接搭配使用,首先需要克服一些障碍,主要是供电。LEYE需要从其它地方获得电力,在我之前的评测中,曾提到的一个缺点就是LEYE没有自带电池板,也许换代产品,PortKeys会考虑设计一个LP-E6电池槽?
为了给LEYE供电,你可以用魔术粘加一个5V充电宝,通过USB或5.5 x 2.5mm DC输入。DC是更好的选择,因为通过USB供电,电源开关不起作用,EVF始终是开启的。你要么时时记得拔USB线,要么无谓地把充电宝耗光。
说到电池,最理想的电池选择是Core SWX Nano-C98,它具备USB和D-Tap输出,完美适配LEYE,一块电池同时满足C70和EVF的供电。
解决了LEYE的供电,我还需要一个简便易行的固定方式。由于没有机笼,唯一的固定点位是冷靴,还好C70的冷靴异常扎实,为了安装手柄,佳能丝毫不敢在这个地方偷工减料。
图 | Nitze的冷靴监视器支架
我选中Nitze的冷靴监视器支架,它外形不大,另外还有一个很大的优点是支持横向和俯仰转动。阻尼依靠一颗螺丝提供,时间长了越来越松,所以随身带一把内六角螺丝刀很有必要。
我喜欢它利用锁定杆来固定的设计,从冷靴拆装更方便。此外Nitze冷靴监视器支架顶部的螺丝有类似ARRI的防偏转定位销。LEYE底部的NATO轨道正好设计了符合ARRI附件接口标准的螺孔,两者一拍即合。
是的,稍显累赘,但遇到阳光明媚的天气,没EVF真不行。
9. 快捷键和功能键
C70一共提供13个功能键,允许用户自定义分配。我向来不喜欢更改有明确标示的按键,比如说把WFM(波形示波器)改成别的快捷键,太容易出错了。不过佳能此次提供那么多快捷键和选项,我只能为他们鼓掌。
以下是可自定义分配的功能
* 为避免误解,部分功能未翻译成中文
* 一切以官方解释为准
10. 翻转屏——唯一的监看工具
C70去掉了内建EVF,至少对我来说,这是一个困扰。我宁愿多花点钱,给我一台尺寸略大的C70,免得我自己加装EVF还得操心供电问题。但佳能只给了一块3.5英寸(对角线8.8cm)16:9翻转触控屏,大约276万像素(1280 x 720),视野100%。
LCD的画面显示品质没问题,但是由于只有3.5"大小,我觉得对焦很困难。我用过的另一台无EVF摄影机是BMPCC 4K,尽管屏幕比C70大,但阳光下根本看不清,而且不能翻转。
佳能的双像素自动对焦技术很不错,一定程度弥补了单纯依靠LCD对焦的不足。不过,长时间盯着那么小的屏幕,视觉疲劳无法避免。
触控屏幕
图 | 左下角的快捷键能够调出许多参数设定
C70的触控体验很好,最常用的设定能够通过底部快捷键调出,菜单区域没有占用太多屏幕空间或阻挡画面。完成调整后,单击其它地方,菜单就隐藏了。
触控功能
• 快速访问录制参数,例如素材格式和分辨率
• 调节ND档位
• 手指在屏幕上滑动翻页
• 通过点击和滑动直观地调节ISO/增益、色温或光圈等参数
• 一键同时呼出峰值、斑马纹和其它屏显设定
11. 供电方式
假如你是C200、C300 Mark II或C500 Mark II机主,一定会欣慰地发现C70使用同款BP-A30/BP-A60电池。一块BP-A30的续航时间大约200分钟,BP-A60翻倍。单个BP-A60电池的售价429美元。
另外一种选择是Core SWX Nano-C98电池,容量与BP-A60类似,而且额外提供一个D-Tap和USB供电端口。我现在用的平价EVF——PortKeys LEYE,就是用这种电池供电。
12. I/O端口
小型机身的C70没有很多空间用来摆放I/O端口,佳能必须做出取舍。我认为他们的决定非常正确,与混合式无反机身明显不同,C70增加了两路十分关键的输入端口mini XLR,此外它支持3.5mm音频输入,有标准尺寸HDMI输出。要说缺失,仅仅少了SDI。
尽管与中端数字电影机有不小差距,但C70的I/O对于这个身型的摄影机来说算得上丰富。
• 2x 3针mini XLR输入
• 1x 3.5mm麦克风输入
• 耳机监听
• USB-C
• 遥控线端口
• 全尺寸HDMI输出(Type-A)
• 时间码输入/输出
13. 音频功能
Mini XLR
选择mini XLR是一个聪明的决定,它的电气品质与全尺寸XLR平衡线一样,但占地面积小了一大圈。除了必须用一大一小XLR音频线,或时刻带着大转小转接头,没有别的缺点。我有两根来自BMPCC的60cm XLR线,完全适配。C70的mini XLR也提供48V幻象供电。
如果你需要长线,Kondor的小转大XLR音频线有1.5m、5m和7.5m三种长度。
3.5mm麦克风输入
C70的3.5mm麦克风输入是两路单声道,所有的控制功能都在软件菜单里,要点好几次,不是很方便。
大部分3.5mm麦克风使用TRS立体声插头,音频信号同时传到声道1和声道2。C70支持两个声道独立电平控制,一高一低,安全系数更高。
图 | Hosa YMM-261 3.5mm TRS转双3.5mm立体声音频转接线
如果加一个转接头,有可能将两路麦克风信号同时输入,比如一支指向麦克风加一套Rode Wireless Go,同时录制4个声道独立音频。
C70机身内建了两支参考麦克风,但它会占用XLR或3.5mm声道。相关设置在菜单里。
由于C70的机身“寸土寸金”,音频控制界面被藏到了LCD屏下面。说到音频控制,我始终赞同实体键而非软件菜单,所以我对此没有任何意见。不过,假如LCD没有翻出去,电平旋钮和控制键都完全被遮挡了。因此,在拍摄访谈内容或需要同步收音的时候,我从来不把LCD盖回去。
这一区域的按键布局很友好,录制过程中能够及时做出调整。圆润机身设计的C300 MKII把音频控制界面设计在顶部,调电平必须站得高高的。C70的按键在背面,眼平高度,轻松多了。
除了声道1/2的电平旋钮,还有Line/Mic/Mic +48切换开关,自动或手动电平选择。
Audio Status(音频状态)是快速查看机身音频设置的快捷键,非常方便。不光能够查看各路输入状态,而且点击SET就能立刻跳转到音频设定页,赞!
录音监听
监听有多种配置方式,从最简单的1声道、2声道分离到所有4个声道分别从左右耳输出,佳能给了你灵活的选项。
如果事先分配过“耳机音量+”、“耳机音量-”,你可以用快捷键直接控制监听音量,不用进入菜单调整。但缺点是占用两个宝贵的自定义功能键。
14. 时间码输入/输出
如果想让C70加入多机位应用,支不支持Jam同步时码太重要了。C70能收发标准SMPTE LTC信号,一旦接收到外部时间码信号,C70自己的时间码就跟外部信号源同步,即便此时断开外部时间码设备,同步依然能持续下去。
在没有连接外部时间码设备的时候,执行以下任何一种操作都会破坏同步,只有重新连接才能恢复正确的时间码。
• 摄影机开关机
• 切换到MEDIA模式
• 更改视频参数
我用来Jam同步C300 Mark II和C70的工具是Tentacle Sync,但市面上可供选择的时间码同步设备不只这一种,不必拘泥。
两台摄影机时间码完全一致,长达数小时的素材在后期剪辑时就轻松多了。
15. 全尺寸HDMI
HDMI在定位稍低的机身上几乎是必不可少的端口,但C70如果能有一个SDI就更好了。是的,由于机身过小,SDI是一种奢望。往好处想,至少C70给了一个全尺寸HDMI,而不是那种难用的迷你版本。
16. 内建ND
户外拍摄追求浅景深,ND必不可少。可变密度ND挺方便,但再方便也比不上机身内建ND系统。很开心看到佳能在这么小的机身内安装了ND滤镜,我觉得C70之所以无法做得更小,也许就是因为ND,但是非常值得。
这是一套全新设计的ND系统,专门针对C70开发。在扩展模式下,C70的ND最多可提供10档减光。启用ND,一是在触控屏操作,二是利用机身侧面的快捷键。
17. S35影像传感器
C70的影像传感器与C300 Mark III一模一样,26.2 x 13.8mm CMOS,同样的双增益输出技术,同样的Digic DV7处理器。单个像素6.4μm,有效成像分辨率4096 x 2160(885万像素)。
C70支持两种影像传感器模式:S35和S16(裁切)。
不同分辨率的裁切系数
以下是不同录制分辨率的裁切系数(相对于全画幅影像传感器):
• 4K S35mm:1.46x
• UHD S35:1.53x
• 2K S16(裁切):2.92x
• HD S16(裁切):3.07x
C70不是进行红绿蓝三通道的去拜尔算法。而是影像传感器进行并行读取,分别提取4个独立的分量(红、绿、绿、蓝;绿色的空间采样数量是红或蓝的两倍)。这种做法避免了去拜尔算法过程中一定会出现的重建错误。
双增益输出
DGO(双增益输出)影像传感器通过创建两幅图像来优化HDR结果。其中一幅重点保护高光细节,另一幅优先保留阴影和黑场信息。佳能宣称DGO能够提供大于16档动态范围,改善弱光表现,减少暗部噪点。如果是SDR项目,你大概看不出动态范围有多大改观,只有HDR才能看出来。
由于直接从影像传感器获得数据,事先没有经过其它处理,DGO输出的噪点得到很大抑制。
“提供大于16档动态范围”,口气不小。如果C70实际动态范围真的大于16档,那么它已是毫无争议的“HDR之王”。另一方面,光有数量是不够的,有效数据的实际分布范围更重要。
C70的全ISO区间都支持DGO输出。佳能说最大动态范围(16+档)需要以C-Log 2和ISO 800拍摄,如果使用C-Log 3,那么最大动态范围只有14档。据我的观察,假如偏离了C70原生感光度,ISO设定得更高,DGO的效果并不明显。而且,你额外获得的动态范围分布在中间灰以下。再看看C300 Mark III,与C500 Mark II相比,高光区的动态范围似乎没有任何改观,我认为C70走的是同一路线。
另外,DGO还有一个缺点——不支持高于60fps的S35 4K。但在2K S16(裁切)下能达到180fps。这也不难理解,高分辨率高帧率加两次读取,对处理器的运算能力要求太高了。
DGO和双原生ISO,可别混淆了。虽然都是异步读取的思路,但DGO的实现难度要高得多。ARRI和佳能摄影机每一帧都要读取两遍,处理双倍数据。
C70提供了自动ISO功能,根据佳能的说法,这是第一台支持自动ISO的Cinema EOS机型。在菜单里,自动ISO有“高”和“低”两个选项。某些特定的场合,比如说一个长镜头从户外走进室内,这个功能十分有用。
18. 双像素AF
佳能的双像素CMOS自动对焦技术利用影像传感器的每一个像素来侦测焦点和捕捉画面信息,实现很高的对焦精度和画质。
C70的DGO(双增益输出)和双像素CMOS自动对焦,与应用在C300 Mark III上的一样。
多种AF模式,包括单次AF和连续AF,覆盖了画面80%水平和垂直区域,支持触控自动对焦。焦点跟踪功能可以追踪移动的对象。
两种面部侦测选项(脸部优先和仅对脸部对焦)可自动侦测和追踪事先选定的人物,或优先侦测事先指定的对焦点。在我的拍摄过程中,画面中几个小孩子你一言我一语,每个孩子的脸上都出现了一个对焦框,我用操纵杆来回切换对焦重点,非常理想。
和许多EOS机型一样,双像素AF也有一个辅助指南,显示前后焦距,帮助用户更精确地手动跟焦。
弱光环境中的自动对焦问题
顺便提一下,我曾听别人反映,C70的自动对焦在弱光环境中表现不甚理想,至少与其它Cinema EOS机型有差距。我还没有机会到极弱光场合进行实地测试,所以目前无法评论。假设这种情况确实存在,但愿后续的固件更新,佳能能够解决。
EOS iTR AF X
C70的双像素AF并未止步于此,佳能在Cinema EOS机型中第一次用上了EOS iTR AF X。iTR代表“智能追踪与识别”,也就是1DX Mark III的AF技术。
通过深度学习算法,iTR能够以极高准确度追踪人物头部,无论他们是面对镜头或转过头去。如今自动对焦技术越来越先进,越来越精确,再搭配一支现代镜头,失焦反而是小概率事件。
19. C70 vs. C300 Mark III
同样的影像传感器,同样的图像处理器,可以说C70就是一台小号C300 Mark III。可惜C70使用SD卡,不支持CFExpress,无法满足Cinema Raw Lite录制带宽,因此缺少Cinema Raw Lite录制选项。
C300 Mark III与C70的直接对比
20. C70与EOS R5的色彩匹配
你可能以为同一个厂牌的摄影机,色彩自然是匹配的,C70和C300 Mark III确实如此,因为它们的影像传感器和采用的色彩科学一模一样。但是遇到其它系列的机型,事情就变得有点棘手了,相信我,我也不想没事找事啊。
C70和EOS R5的色彩风格类似,但两者的参数设定无法简单对应。它们可以很接近,可是某些特定的色彩,例如青、黄和蓝就是不一样,这些都是基本色,所以影响非常大。
图 | 左:R5中性 vs. 右:C70 BT.709正常/ BT.709中性
我先在两台机器上尝试直录画面风格。低反差场景对摄影机的动态范围要求不高,这时我爱用Rec.709。而且Rec.709素材交给任何剪辑师都省事,他们如何调Log或会不会调Log,此时都不重要了。
使用Rec.709、中性色彩风格拍摄的素材匹配难度不高,给了我一点惊喜。尽管R5只有C-Log,没有C-Log 2或C-Log 3,但效果很不错。
这套组合可用度很高,唯一需要重点调整的是蓝色。蓝色需要更多品红去中和,色调需要更深一点。
我尝试了C-Log 2、C-Log 3 + C Gamut以及Rec.709,套用佳能的LUT以后再对蓝色单独调整,最终相似度很高。用这套方式,C70和R5匹配得挺好,我强烈建议先拍色卡,然后同时校正两台机器的白平衡,避免后期出现困扰。

据我肉眼观察,C70的色彩似乎比R5更准确。佳能应该给R5提供新固件了,但愿他们能让R5的色彩更接近Cinema EOS,增加C-Log 2、C-Log 3 + C Gamut更好,也许能做到完美匹配。
我知道许多人都盼望R5支持Cinema Raw Lite,到后期阶段再选择C-Log类型和色彩空间,最高的后期灵活性。
好消息是,要让R5与C70的色彩看齐,目前不算太费劲,只要两台机器选择相似的色彩参数就行。
21. C70与C300 Mark II的色彩匹配
双机拍摄中,两台机器的色彩大部分时候很容易匹配。以上图为例,两台机器都使用C-Log 2拍摄,我用色阶工具微调了黑场和高光。C300 Mark II有那么一丁点绿,所以我把指针朝蓝色稍微移动了一点,看起来好多了。两段素材都加了饱和度,就这样。
多年来,“佳能色彩”基本没怎么变,索尼近两年倒是经过一次大刀阔斧的色彩科学升级。索尼过去的色彩倾向,我本人不太喜欢,确实该改改了。
22. RF卡口与新EF-EOS R 0.71x Speedbooster
可惜,B&H手里也没有这个EF-EOS R 0.71x Speedbooster,我无法亲自测试。但佳能愿意做减焦增光环给你用,利用海量EF镜头在S35画幅上获得全画幅的视野,同时加大一档光圈,比如把F4镜头变成F2.8,真是够酷的。
这个EF-RF Speedbooster转接环广角变换系数0.71x,完全支持佳能EF镜头的AF与光学校正,此外还能够传递光圈、焦段等元数据信息。
我给自己的EOS R5配了一个佳能原厂EF-RF转接环,效果非常好,是我用过最好的。同厂牌镜头、转接环加机身,始终要比混合不同品牌来得顺手。转接环充当了同声传译的角色,但第三方品牌的转接环往往品质参差不齐。
需要注意的是,减焦不代表浅景深,尽管实际通光量变大了,不代表背景虚化程度也跟全画幅的F2.8一样。
EF-EOS R 0.71x Speedbooster的安装方式没什么好说的,跟其它转接环差不多。不过,假如你的镜头特别重,也可以用四颗螺丝将转接环更牢固地固定在C70上。假如你需要频繁交换使用RF和EF镜头,大概不会想用到这几颗螺丝。
佳能这个转接环,也不是你想用就能用,目前它最大的问题是仅支持以下这几支EF镜头:
• 佳能EF 16-35mm F2.8L III USM
• 佳能EF 24-70mm F2.8L II USM
• 佳能EF 24-105mm F4L IS II USM
不过也别担心,今年内,通过一系列固件升级,EF-EOS R 0.71x Speedbooster将兼容所有佳能EF镜头。
这个转接环支持EOS R5/R6和目前已上市的RF卡口机型,零售价599.99美元。
23. 分辨率、帧率与编码
图 | 本节屏幕图版权:Dave May
C70最大支持4K DCI(4096 x 2160) 120p录制;2K或HD分辨率最高支持180p。
C70支持录制4K DCI/UHD 4:2:2 10-bit 30p,XF-AVC H.264 I帧编码,或4K DCI/UHD 4:2:2 10-bit,XF-AVC H.264 长GOP编码。
高帧率特殊录制模式下(XF-AVC HFR),支持4K DCI/UHD 120p 4:2:2 10-bit,XF-AVC H.264 长GOP编码。
在2K或HD分辨率下,C70最高帧率可提升至180p——180p 4:2:2 10-bit XF-AVC HFR(高帧率特殊录制模式)H.264 长GOP编码。
前面曾提到过,C70提供了一个S16(裁切)录制模式。在S16模式中拍摄2K的裁切系数是1.92x,拍摄HD的裁切系数是3.07x。
有意思的是,C70的高帧率特殊录制模式竟然允许同步录制音频。该音频是一个独立于视频素材的单独文件,文件格式BWF(后缀名bwf.wav,一种广播波形格式)。这是一个很棒的功能,为什么其它厂商要把高帧率的音频功能砍掉呢?
至于编码,你有XF-AVC长GOP、XF-AVC I帧、MP4 H.265长GOP和MP4 H.264长GOP几种选择。
I帧编码和长GOP编码有什么区别?问得好!I帧编码的每一帧都经过单独压缩,意味着回放或编辑时,每一帧也要单独解压缩;长GOP编码是一种帧间压缩编码,先敲定关键帧,然后检查前后帧与关键帧的差异,仅仅记录发生过改变的数据。通俗点讲,I帧编码老老实实保存每一帧,而长GOP编码仅仅依靠一套模版和变量,重新画出每一帧原来的样子。长GOP编码的优点是数据量小,占用空间小,同等容量存储卡录制时间更长。
C70完全不支持RAW,内录、外录都不行。佳能回复我说,需要录制RAW的用户应该考虑C200。但是我觉得有点奇怪,售价更低的R5能录制RAW,C70反而不支持。
总之到目前为止,C70外接录机录制RAW还看不到曙光。内录RAW受SD卡带宽限制,肯定是无法实现的。
C70支持查看还原后的变形宽银幕画面,也能够通过HDMI输出正确的宽高比,但C70并没有变形宽银幕录制模式。
C70支持录制的色彩:
• BT.709(BT.709高动态范围/ BT709)
• C-Log 2(C.Gamut)
• C-Log 3(C.Gamut)
• PQ(PQ/BT.2020)
• HLG(HLG/BT.2020)
C70内建了一些LUT,但不支持用户自行导入LUT。佳能日本总部说,有一个“画面风格文件”就是用来创建自定义的色彩风格的,也就是导入一个后缀名为.cube的3D LUT,录制时套用。如果可行,那么没有计划后期调色环节的工作,也能在拍摄当下实时套用需要的色彩。
24. 双SD卡槽
C70使用SD UHS-II存储卡,卡槽设计在机身右前方。
双卡槽提供了一些很实用的功能。C70可将同样分辨率、同样帧率的素材同时写入两张卡(镜像备份),或同时在两张卡中存入不同的录制格式(比如原始素材+代理文件),或者写满一张再写另一张(最大容量)。
C70甚至允许你同步录制不同分辨率的素材,例如一张卡录制4K DCI,另一张录制2K。
25. SD卡类型
佳能建议使用V90 SD卡,尤其是慢镜拍摄。我一向不会选择低于V90的存储卡。在你摩拳擦掌要大干一场之际,突然发现为了省钱买了低速存储卡,写入速度不足,岂不是气得跳脚?
Anglebird V90 64GB曾给我找过麻烦——摄影机提示掉帧,那段素材完全坏掉,无法读取;另一次没有提示信息,但画面全黑,音轨也没有。回想起来,可能是64GB的容量太小导致不稳定,所以后来我都选择更大容量的存储卡。是不是Anglebird的品控问题?由于手头没有其它V90 64GB对比,无法证实。
我想C70之所以只配备SD卡槽,不用CFexpress,是因为反正没有任何RAW录制能力,何必杀鸡用牛刀。如果你对C70 + Cinema RAW Light还抱有一丝幻想,快醒醒。
26. 散热
在这样小的机身内容纳4K 120p,避免过热死机是一个硬性要求。R5的“过热门”迅速演变成一场令人尴尬的声讨,佳能现在最不需要的就是再拿一颗烫手山芋给自己难堪。
好消息是C70的散热系统,风扇加风道的设计没有让C70出现任何过热的迹象。
冷空气从C70机身左侧进入,带走电路板和影像传感器的热量,再从右侧和底部两个出风口离开。散热风道与电子系统分离,避免了潮气、沙尘对精密电子元件的影响。
27. 曝光工具
一台电影摄影机该有的曝光辅助工具,C70都有。不过假色显示,还是头一次出现在佳能的Cinema EOS系列中。
假色
假色是很好的判断曝光工具,C70提供了假色显示,但不是按照IRE标准分布的,你得习惯佳能的小脾气。
直方图
直方图是我们视频工作者信赖的老朋友。我喜欢把直方图调出来检查,C70的直方图虽然小,但不无助益。直方图的位置可以左右切换,但不能靠到角落去,比较接近画面中间。这样的设计有好有坏,坏的是干扰构图,好的是我检查完能够随手关掉,不算太麻烦。此外,HDMI输出的信号能够叠加波形显示。
就算套用LUT、更改范围或在输出视频或屏幕上应用变形宽银幕拉伸还原,波形示波器也不受影响。
斑马纹
斑马纹利用黑白斜条纹提示你哪些区域曝光过头了。C70有两种斑马纹显示,能够同时调用。
Zebra 1提示符合某个曝光值的区域(设定值5%到95%,以5%为步进调节),Zebra 2用来提示超过具体曝光值的区域(设定值从0%到100%)。
28. 电子防抖
混合式IS允许在RF卡口、RF镜头和机身电子IS之间协调控制。如果你使用EF镜头和上面提到的Speedbooster转接环,那么EF镜头的光学防抖、C70机身的电子防抖依然管用,但它们各管各的,并没有协调共事。
佳能说C70的防抖表现比传统的EF镜头加电子防抖组合好得多。
C70开启普通IS模式之后,画面有1.1x裁切。选择增强IS模式,再裁一圈。
29. 价格和上市时间
佳能Cinema EOS C70售价5495美元,2020年11月上市,但长期缺货。直到最近,B&H等常见3C渠道才有现货。
30. 其它选择
31. 结语
C70无疑是一台迷人的摄影机,它的内在是小号版C300 Mark III。然而我觉得有一点怪异,C70为什么要沿用单反/无反的机身风格设计?它不能拍照,是一台专攻视频功能的Cinema EOS。在我看来,佳能走错了方向,假如C70有EVF,那还勉强说得过去。
没有EVF,在天气晴好的户外很难用。幸好佳能的双像素AF表现不凡,触控对焦表现也不错,C70给的曝光辅助工具又够多,结合以上因素,没有EVF的C70遇到大太阳是能用但谈不上好用。
图 | BMPCC 6K Pro的EVF
BMPCC 6K Pro发布时,它灵活的EVF设计不禁让我怀疑,无EVF设计以后会不会成为一种主流。6K Pro的EVF设计得非常聪明,要用再装,随时可以拆,而且功能完整。
C70也有明显的优点:快捷键数量多。我喜欢这种设计,一旦熟悉了每个按键的位置,操作体验非常好。
在户外拍摄经常需要ND滤镜减光,C70内建了ND系统,实在太棒了!没有了前端滤镜的阻碍,更换镜头或调整减光档位毫不费力。0-10档ND,全在快捷键完成。
C70的触控屏幕体验不错,一个小小的快捷键调出ND、ISO、光圈档位、白平衡和菜单设定,非常方便。我在使用C200时就经常利用这个高效的快捷方式。我喜欢的另外一个快捷键是音频状态显示,C70的每一个声道设定一目了然,必要的时候还能直接调出参数调节,比钻进菜单系统翻找快多了。
C70有它的特别之处,至于能不能承担起A机的角色,有待商榷。如果增加一些周边设备,我应该可以把它当成主机来用。考虑到C300 Mark III 11000美元的价格,C70的定价比较理性,一半的售价,某些功能并不逊色。售价3900美元的EOS R5视频参数也不差,然而,如果为了视频拍摄工作,我一定选C70。
——– 本文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