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买车的时候,都会参考新车“小黄纸”上的燃油消耗量,这就是由国家工信部测量的该车油耗。
但是,买完车后你就会发现,不论怎么跑,也跑不出“小黄纸”上这么低的油耗,一般每百公里总会多个2L-3L。
这是怎么回事呢?要回答这个问题,就需要了解一下工信部的油耗是怎么测试出来的。
1.选择测试车辆
大家或许以为接受测量的都是生产线上下来的新车,其实不然。工信部测量油耗选用的是经过大约3000公里磨合期,但最高里程不超过15000公里的车辆。然后把车开到标准路面上,测量其在不同行驶速度下受到的阻力。
2.模拟环境测试
接下来的测试,就全部在室内进行了。封闭环境下,按照之前测量的各项阻力数值,把车子架在测试平台上,车头对着风扇,模拟行驶中的气流风阻;驱动轮架在转鼓上,通过转鼓给轮子施加反向作用力,模拟路面阻力等等……就像这样↓↓
此外,还要关闭车内各项功能,比如灯光、空调等,四周环境温度设置在20-30℃……就这样在上述种种环境设定下开始测试,可见,并不是真的把车拉出去跑。
3.模拟路况测试
环境模拟好了,就要开始测试了。我国所选用的测试是NEDC方法,中文叫做欧洲驾驶循环法。大致方法是须要经过4次的城市模拟,1次的高速模拟,以反映不同车辆行驶情况下的油耗。方法如下图↓↓其中横轴是时间,单位是秒。纵轴是速度,单位是公里/小时。
前面4组几乎一模一样的曲线就是4次城市模拟,模拟的是市区内驾驶环境。先是怠速11秒,接着用4秒加速到15km/h,匀速行驶8秒之后刹车停止21秒。再加速到32km/h匀速行驶24秒,停止21秒,加速到50km/h匀速行驶26秒,减速到35km/h行驶8秒,然后停车。一次这样下来是195秒,理论行驶距离为994.03米,然后重复四次,总持续时间为780秒(13分钟),理论距离3976.1米,平均时速18.35km/h。

从测试方法可以看出,模拟的就是市区车辆通过红绿灯路口,走走停停的情况。这样测出来的结果,就是“小黄纸”上市区工况的油耗了。
曲线图的最后一组曲线,模拟的是在市郊或高速路行驶的情况。
用41秒加速到70km/h匀速行驶50秒,减速到50km/h匀速行驶69秒,再加速到70km/h巡航50秒,然后加速到100km/h巡航30秒,最后加速到12km/h持续10秒,刹车停止。总时间为400秒,理论行驶距离为6956米,平均时速62.6km/h。这样测试出来的结果